马克思主义学院热情参研2023年辅导员工作坊第一期

来源:本站编辑作者:管理员发稿时间:2023-04-03浏览次数:


328日下午,无锡太湖学院2023年辅导员工作坊第一期在商科楼A107顺利开展。工作坊围绕“如何提升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举行了学术研讨会,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胡海波教授受邀担任本次研讨会主讲与点评嘉宾,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陆启义及8名思政课教师代表积极参与,并围绕相关学术问题发表了观点和看法。此外,江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郑丹丹,太湖学院学工处处长吴学林副处长丁卯年、院办公室副主任王吉祥以及22名辅导员代表共同参加了本期工作坊。

本次工作坊主要由两个阶段构成,第一阶段由胡海波教授进行学术分享。胡教授首先以辅导员工作经历与学生自身特点的变化为切入点,阐述了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工作的艰巨性。为了使高校工作者能够更好地将马克思主义融入到日常工作之中,胡教授以“人”作为出发点,论述了理论的作用是说服人,且只有彻底性的理论才能够说服人,理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强调高校工作者应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其次,胡教授阐述了解释世界与改变世界的辩证关系,并进一步得出“要通过改变人去改变这个世界”的结论,提醒辅导员与思政课教师要改变“看低个人”和“物化个人”的观念,帮助学生成为价值主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最后,胡教授以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和《德意志意识形态》两篇文章为基础发表了自己对“共产主义”的理解,将这一概念引申为一种革命的、改变现实的运动,强调教师应使学生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将学生置身于改变自己、革命自己、发展自己的活动当中。

 

第二阶段以小组逐一研讨发言、胡海波教授一一点评与解惑的方式进行。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张振宇表示,教师应讲求“立德树人”,要将学生工作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提高文化自信。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政课教师孙艺宁同样讨论了这一问题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相似性和差异性出发,阐述了二者结合的可能性和必要性。胡教授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角度对这一问题进行了补充。外国语学院辅导员马睿杰艺术学院辅导员朱思齐认为要重视网络世界的作用,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我们本职工作的内在关联胡教授从理论与现实相结合的角度对这一问题展开点评,认为只有抛开现实才能对理论有完整的把握随后,学工处处长学林提出在大思政格局下辅导员和专任教师如何做到协同育人”这一问题,胡教授从人才培养体系破除管理壁垒等角度进行了解答,认为学校的各个部门要互融、协作,发挥各自优势,并为在场的老师推荐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国共产党历史》理论书籍,供大家学习与参考。研讨会结束时,与会的老师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会后,所有参会人员合影留念,庆祝此次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供稿人:孙艺宁

审核人:吴琼